
以创新助推发展 以奋斗成就梦想 ——药业股份公司 王延年
王延年 ,1963年出生在河北秦皇岛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王延年的记忆里,小时候父母就经常“唠叨叮嘱”他和哥哥“做人做事要有韧劲拼劲 ,懂得能吃苦才能有成绩” 。1985年,22岁他怀揣着梦想和这一席座右铭 ,从沈阳药学院微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走入了他人生的下一站——天津制药厂 ,这一干就是37年。

工作中的王延年是个较真的人 ,从车间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技术顾问,每一次工艺优化 、技术改进 、小试中试、扩大生产他都全程跟进 。办公电脑普及前他的实验记录本大大小小17本 ,里面记满了实验数据 、工艺线路 、技术参数、会议研讨 、课题攻关,每每翻到这些都让他的话匣子瞬间打开,他常说“这是公司技术创新工艺进步的缩影 ,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工匠精神” 。多年来 ,他主持并参与了公司多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改进项目 ,并在此期间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总结的实践经验,与同事们一同攻克了十二项技术难关 ,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 ,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0年初作为甾体激素起始原料薯芋皂素价格一直不断攀升 ,1吨皂素从原来的几十万最高卖到九十几万 。提取成本高 ,环境污染大 ,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针对上述情况 ,公司确立了“3029”科研项目 ,并成立了攻关组,王延年作为项目试验组的主要成员,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压力很大。实验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利益 。面对压力他没有退缩 ,而是将压力化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3029”项目中去 ,为了缩短研发时间 ,他带领着大家夜以继日进行攻关 。攻关阶段 ,他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回家休息时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就立即打电话与同事讨论 。有时 ,一些年轻的同志很不理解 ,偶尔在背后发牢骚说 :王延年他准是回到家没事情做 ,精力才都放在工作上打发时间。殊不知就是这个脸上总带着笑容的人 ,背后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他爱人的身体本就不好 ,在“3029”项目攻关阶段曾几度病重入院治疗 ,可为了不耽误项目的进度 ,他愣是没耽误一天工作 。这期间全靠母亲和亲戚轮班照顾 ,儿子平时的家长会,他也从未参加过 ,基本上都是爱人拖着虚弱的身体去参加。

记得他曾动情的说 :“我虽然对工作问心无愧 ,然而对家人和孩子却心怀歉疚 。我一直未能做到作丈夫应该尽到的责任,反而家人们一直鼓励我 ,安慰我 。听到这里 ,多少职工潸然泪下 ,他就是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在他们不断的努力下 ,最终完成了“3029”项目的突破 ,使我国生产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该项目列入“天津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并被批准为“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 ,获专项资金1000万元 。“3029”自实现产业化以来,为公司创造利润1700余万元。

王延年凭借过硬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生产经验,默默无闻辛勤付出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2004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6年获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13年作为科研带头人成立了王延年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十多年来他几乎参与了公司所有生物工程的工艺改进和新品研发项目 。在研发技术创新活动中 ,把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 。累计完成攻关项目20余项 ,培养人才10余人 ,累计为公司创效2000多万元。